W10/ 科學館‧達文西的創意奇想



簡介
「達文西的創意奇想」展覽透過80多件精彩展品,介紹達文西傳奇的一生和他天賦的創作力,印證了這位天才的科學智慧。

展品包括50多件從達文西的概念而製成的機械發明品。這些發明品分為軍事武器、飛行研究、水力工程和機械力學四大類別,每一件都手工精細,構造複雜,是意大利佛羅倫斯達文西博物館的專業工匠和知名學者花了多年時間研究手稿而製作出來的。此外,展覽亦同時展出達文西的部份抄本的複製本、錄像節目、模型動畫和16幅名畫的複製本,其中包括在西方美術史上最有名的《蒙娜麗莎》及《最後的晚餐》。

是次展覽籌備多年,先後在意大利、美國、澳洲、新西蘭等多個國家巡迴展出,獲得一致好評。

(圖文摘自科學館網頁- http://hk.science.museum/spexh/davinci/tc/index.htm)


參觀資料
展出日期: 8.10.2010 – 9.2.2011
場館: 香港九龍尖沙咀東部科學館道二號 香港科學館特備展覽廳
時間: 星期一、二、三及五 下午一時至晚上九時
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 上午十時至晚上九時
逢星期四(公眾假期除外)、農曆年初一及初二休館
聖誕前夕及農曆年除夕開放至下午五時
常設展覽參觀人士不另收費
常設展覽廳入場費
標準票: 25元
團體票: 17.5元 (每次購買標準票20張或以上)
優惠票: 12.5元 (適用於全日制學生、殘疾人士及60歲或以上高齡人士)
* 博物館入場證持有人、博物館週票持有人及由持票成人陪同參觀的四歲以下小童免費入場
* 逢星期三免費入場
(摘自科學館網頁- http://hk.science.museum/spexh/davinci/tc/floorplan.htm)


展覽平面圖
場地不算大, 用個多小時, 足可細心觀賞各個展品, 於出口位置設有各展品動畫影片, 解釋更生動詳盡, 片長50分鐘
(圖摘自科學館網頁- http://hk.science.museum/spexh/davinci/tc/floorplan.htm)


以下概括介紹5個展區的部分展品

1. 軍事武器
「意大利佛羅倫斯達文西博物館的專業工匠和知名學者,花了多年時間去研究達文西的手稿和設計草圖,並根據他的筆記製成很多當時前所未聞的機械發明品,部分發明品更可說是現代機械或工具的雛形。」

儘管達文西認為戰爭是最兇殘的瘋狂行為,但在他的研究中,軍事武器佔了重要的一環。他所設計的武器主要是火器,但也有圍攻機器、弩炮等較傳統的武器。在達文西的設計中,想像力發揮重要作用,他設計出美觀的擊棍和長矛頭,而在他的馬基雅維利項目中還設計出多重弩箭,實現快速連環發射。他亦不斷改良傳統武器和火器的功效,而不單只作新的構思。
(摘自- 展覽場地簡介 & 康民處網頁- http://www.lcsd.gov.hk/b5/ppr_release_det2.php?id=2934)


戰鬥馬車- 這種戰車在古羅馬時期已存在。正如達文西所述, 它具有相當大的殺傷力: "對抗這些戰車, 弓箭手和攜擲石器及火槍的戰士, 動用各種飛鏢、長矛應戰... 而此舉會令未佩載轡頭的馬匹受驚失控。" 如達文西所示, 馬匹拉著裝有旋轉鐮刀的戰車, 鐮刀由靈巧的機械裝置驅動。它透過一根軸承連接到戰車的鐵釘輪和滾輪上, 直接帶動刀輪旋轉。
(摘自- 展覽場地簡介)


海軍坦克- 這款設計非凡的武器引證了達文西的創意, 他冀望能以新的軍事策略滿足他的僱主。他計劃在武製船隻上裝設具毀滅性的新型"多功能圓形炮台"。炮台的底部是一個迴轉平台, 上面裝有12門大炮, 大炮可同時射擊而不會令船隻偏移預定航線。
(摘自- 展覽場地簡介)


交叉式拱橋- 達文西在致米蘭公爵盧多維科公爵的信中, 保證那些橋樑輕巧而堅固, 可利用方便攜帶的簡單材料, 例如短木及繩索等快速建成。這類橋樑完全由原木交叉嵌入所組成, 不需要用任何繩索或工具, 十分堅固, 足以承托多人的重量。軍隊可使用這類橋快速行軍, 橫渡河流, 殺對方一個措手不及, 這往往是兩軍對壘時的致勝之道。
(摘自- 展覽場地簡介)


2. 飛行研究
年青時的達文西在佛羅倫斯已開始對飛行趨之若鶩,但直到一四八二年遷往米蘭後,飛行才成為他重要的研究領域。他發現鳥類具有飛行能力,全因在空氣中拍動翅膀,因此他認為飛行毫不神秘。他曾這樣說:「……如果人類擁有大型翅膀,成功造出空氣阻力的反作用力,人類就能征服空氣阻力上升飛行」。
(摘自- 展覽場地簡介 & 康民處網頁- http://www.lcsd.gov.hk/b5/ppr_release_det2.php?id=2934)


飛行器- 這是達文西最著名的繪圖之一。圖則非常精確, 並且附有實用的註解。操作者在平台將身體伸開, 腳放在鐙索裡, 這樣一隻腳便可抬升機翼, 而另一隻腳則可把機翼降下, 令翼片上下擺動。
(摘自- 展覽場地簡介)


3. 水力工程
達文西又鍥而不捨地進行有關水的研究。身為公爵的工程師,他致力於解決水利的基本問題,因為無論農業還是機器和工廠的運作,都依賴妥善的水力管理。他利用木製和玻璃做成的小模型,仔細觀察河水流動的情況,找出河水流動的方向、侵蝕的影響以及流經河面或河底的變化,並將實驗結果應用在建築運河時遇到的問題,而在他的筆記中也留下大量有關防水壁、舷窗以及水閘的圖則。
(摘自- 展覽場地簡介 & 康民處網頁- http://www.lcsd.gov.hk/b5/ppr_release_det2.php?id=2934 )


槳葉船- 達文西致力提高船隻的速度和航道的準確性。然而船的形狀至為重要。他參考魚類形態並用於他的設計上。他考慮在船上安裝大型划槳, 用手動曲柄或腳踏曲柄帶動, 更可輔以飛輪裝置來提高以傳統方式划槳的效率。在充滿動感的圖則裹, 可感受到船隻既靈活兼易於操控, 而槳手面向正前方乘風破浪。
(摘自- 展覽場地簡介)


滑水撬- 眾所周知, 達文西並非第一位嘗試在水上步行的人。但他卻為此著迷, 研究了很多機械理論, 好讓人可以有朝一日能在水面上奔馳。此外, 在他的手稿中, 還發現了大量可讓人們在水上步行的滑水板的構思。
(摘自- 展覽場地簡介)


4. 畫作
達文西對科學與藝術的結合有非常重要的影響。以十五世紀的理念為主流,他透過藝術反映主題的自然狀態,主張要經過透徹的研究,才能正確地描寫繪畫。因此,他開始深入研究和學習植物學和解剖學,尤其十分重視光學。達文西在《繪畫論》裏指出:「畫作是光和影與不同物料和所有色彩融合而成的作品」。

達文西的畫作栩栩如生,他着重明暗法而不依賴色彩,可是他也能流暢地運用豐富的色調。以名畫《最後的晚餐》為例,他便利用新的麩質物質固定顏料。至於著名的《蒙娜麗莎》更是達文西最傑出的作品之一。這幅畫作是朱利亞諾.德.美第奇委託達文西在羅馬繪畫的,畫中的人物被其後的意大利畫家和藝術史作家瓦薩里認為是一位貴婦蒙娜麗莎的肖像,畫作亦因而得名,可是相關的背景資料未能保存至今,令這幅作品充滿神秘。
(摘自- 展覽場地簡介 & 康民處網頁- http://www.lcsd.gov.hk/b5/ppr_release_det2.php?id=2934)


最後的晚餐》的原大複製品。原作是達文西最著名的畫作之一。這作品表現耶穌在被捕及處死之前與門徒共進最後晚餐的情景,畫意表達了耶穌說出「你們其中一人將出賣我」的一刻。達文西用高超手法刻畫了十二門徒對這句說話的激烈反應。此作品充滿象徵主義,蘊含深厚的宗教和歷史含義。以猶大為例,在十二位門徒中,他顯得貌合神離,而且將鹽罐打翻,意大利文化認為這是倒霉的預示。耶穌的面部和姿態融合順從和受刑兩種狀態。這作品的設計和人物的刻劃是不朽的傑作,但作品的顏料很快變質,不到五十年已殘破不堪。儘管如此,這作品始終是史上複製最多的藝術作品之一。
(摘自- 展覽場地簡介)


蒙娜麗莎》的複製品。原作可以說是達文西最負盛名的油畫作品。此作品最出名的莫過於畫中人臉上一抹難以捉摸的神秘微笑,神秘的微笑或許是來自嘴唇和眼睛邊緣微妙的光暗變化。作品中的朦朧質感備受推崇,稱為「層次渲染」或達文西的朦朧技巧。根據達文西的解剖學筆記,他曾多次解剖人體,並研究面部肌肉,因此他能準確地繪畫微笑的特質。《蒙娜麗莎》的名字其實存在拼寫錯誤!這作品最初的名字是《Monna Lisa》。意大利文中的Monna是 Madonna 的簡寫,含義為「我的女士」。達文西選擇為蒙娜麗莎作畫的原因至今仍是個謎。
(摘自- 展覽場地簡介)


5. 機械力學
達文西自一四九○年開始鑽研機器組件,並為科技帶來創新的貢獻。他認為機器是由一系列基本部件組合而成的,而他不僅熟悉簡單的機械結構如絞盤、槓桿、滑輪、楔子和螺桿等,還把這些結構應用於複雜機器中,透過啟動自動傳動系統完成一連串的操作。
(摘自- 展覽場地簡介 & 康民處網頁- http://www.lcsd.gov.hk/b5/ppr_release_det2.php?id=2934)


自行車- 這是達文西的工作中, 眾多不為人所知的秘密中之一。在復原《大西洋古抄本》時, 在兩個粘黏的頁面中發現了這幅圖則。圖則極其簡單, 而且圖上有達文西的學徒沙萊的簽名, 估計這草圖並非出自達文西之手, 而是其學徒參照他工作室裹的模型所畫的。
(摘自- 展覽場地簡介)


永動機的研究- 在達文西處身的年代, 永恆不息的運動裝置是否存在是一項爭論不休的課題, 他利用草圖和註解證明永動機是不能實現的。這工具是由未端載有重物的木料製作而成。
(摘自- 展覽場地簡介)


多面體- 達文西總是著迷於具有對稱規則的多面體, 此三維實體便是在其手稿中發現的示例之一。此模型由三個交叉木質方形實體以完美的對稱方式建造而成, 建構美輪美奐且具有現代氣息。它令人想起融入現代風格的傢俬, 或試圖將宇宙描述為一個超對稱實體的大膽科學假設。
(摘自- 展覽場地簡介)



後記
相信不少人也有聽過由作家"丹布朗/ Dan Brown"編寫的"達文西密碼/ Da Vinci Code"一書或電影吧, 單以小說而言, 短短數年間就被翻譯成44種語言, 全球暢銷5000萬本, 確是很成功, 更掀起"解碼"熱潮, 但令一方面亦引起宗教團體不滿, 指控作者歪曲教史, 令作者由名成利就以至官非纏身。網上亦有不少為"破解達文西密碼"而設的專題網頁, 特意解拆書中虛構的部份。

有興趣可參考以下網站


以下就最後的晚餐與及蒙羅麗莎的微笑作進一步介紹


最後的晚餐- 耶穌和他的十二門徒坐在餐桌旁,共進慶祝逾越節的一頓晚餐。餐桌旁共十三人,這是他們在一起吃的最後一頓晚餐。耶穌告訴他的門徒,他們中的一個將出賣他;但耶穌並沒說他就是猶大,眾門徒也不知道誰將會出賣耶穌。

意大利偉大的藝術家列奧納多.達.芬奇的《最後的晚餐》,是所有以這個題材創作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這幅畫是他直接畫在米蘭一座修道院的餐廳牆上的。

沿著餐桌坐著十二個門徒,形成四組,耶穌坐在餐桌的中央。他在一種悲傷的姿勢中攤開了雙手,示意門徒中有人出賣了他。

大多數門徒在激動中一躍而起,而耶穌的形象卻是那麼的平靜。我們可以看到他明晰的輪廓襯托在背景牆的窗子裡,通過窗子,我們看見恬靜的景色,湛藍的天空猶如一隻光輪環繞在耶穌的頭上。

在耶穌右邊的一組中,我們看到一個黑暗的面容,他朝後倚著,仿佛從耶穌前往後退縮似的。他的肘部擱在餐桌上,手裡抓著一隻錢袋。我們知道他就是那個叛徒,猶大.伊斯卡裡奧特。猶大手中的錢袋是他的象徵,他就是為耶穌和其他門徒保管錢財的人,錢袋裡裝著出賣耶穌得來的三十塊銀幣的賞錢。

猶大的側面陰影旁是聖.彼得,一頭銀絲與一副白晰的手,向年輕的聖.約翰靠去。彼得垂在臀部的右手握著一把刀,仿佛在偶然中,刀尖對著猶大的背後。 聖.約翰的頭朝彼得垂著。在所有門徒中,他是耶穌最喜愛的一個。約翰象耶穌那樣平靜,他已經領悟了他主人的話。

耶穌左邊是小雅各,他力圖去理解他所聽到的可怕的話,他兩手攤得大大的驚叫了起來。從小雅各的肩上望去,我們看到了聖托馬斯,疑惑不解的托馬斯,他懷疑的神色通過他豎起的手指表現出來。小雅各的另一邊,聖.菲利普往耶穌靠去,雙手放在胸前似乎在說:〝你知道我的心,你知道我是永遠不會出賣你的。〝他的臉由於愛和忠誠而顯出苦惱的神情。

巴塞洛繆與老雅各的身體向他們傾著,而他們身旁的老安德魯並沒有站起來,但他想聽聽,於是便舉起手似乎要求安靜。右邊還剩下最後三個門徒,他們正在討論有關耶穌說的那句話,他們的手指也指向餐桌的中央。
(摘自- http://www.epochtimes.com/b5/1/9/3/c2774.htm)


為了呈現出每位門徒的形象,達文西將這戲劇性的一幕安排在一個大型食堂裡,讓聚集在長條桌一方的耶穌及其門徒都能面對觀眾,傳神的刻劃出每位門徒在瞬間所顯現的驚異又複雜的表情。畫面的構圖以耶穌為中心向兩旁展開,就像一個等邊三角形,再以高低起伏的人物動作形成三人一組的四個小三角形,使畫面顯得協調平衡又富有動態感,同時確立了文藝復興極盛時期高度理想化的構圖原則與表現手法。

達文西還運用正確的透視法成功呈現出「最後的晚餐」中的立體空間構圖。畫中食堂兩邊的牆與天花板上一格格的嵌板都向後退,創造一種景深的效果,最後集中並消失在耶穌頭上後方的窗戶,這一點正是整個壁畫的中心點,也是視覺的焦點。窗戶的光線極其自然的落在耶穌的頭上,形成光環的效果,完美的表達了耶穌的神性,可說是透視法極其成功的運用。
(摘自- http://zh.wikipedia.org/zh-tw/%E6%9C%80%E5%90%8E%E7%9A%84%E6%99%9A%E9%A4%90_(%E8%BE%BE%E8%8A%AC%E5%A5%87)


最後晚餐的真正密碼- 英國 《泰晤士報》昨報道,梵蒂岡 研究員嘉莉茲雅(Sabrina Sforza Galitzia)聲稱,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曾預言世界將於公元4006年11月1日毁滅,這預言可從其名作《最後晚餐》找到線索。她曾在加州大學洛杉磯 分校研究達芬奇的手稿,現任職於梵蒂岡檔案室。梵蒂岡去年出版了她的研究報告「梵蒂岡典藏:李奧納多的最後的晚餐」(The Last Supper ofLeonardo in the Vatican)。

該幅畫描繪耶穌被送上十字架前,與12門徒坐在一張長桌上共晉晚餐。他們背對一面有窗戶的牆。窗子上方有個弦月型圖案,正好位在耶穌的頭頂上方。嘉莉茲雅指出,她已解開了弦月形圖案所隱含的「數學和天文學」謎題。她宣稱,根據其計算,達芬奇預見世界末日會在一場「全球性大洪水」中來臨,災難將從4006年3月21日開始,同年11月1日完全毁滅世界,達芬奇相信這場大洪水將是「人類的新起源」。她說:「這裏面有一個達文西密碼 ,但不是丹布朗(Dan Brown)小說一手捧紅的達文西密碼。」

她表示,她目前正撰寫第二份研究報告,將解釋達芬奇在畫中隱藏的「密碼」,包括黃道十二宮的星座,以及達芬奇利用拉丁文的24個字母來代表一天24小時。她指出,達芬奇曾看過聖經 《啟示錄》中描述的末世景象,也讀過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等哲人的描述,達芬奇雖是科學家,也是虔誠的基督徒,他生在「艱困的時代」,不得不把信息隱藏起來,「以免受到攻擊」。


蒙羅麗莎的微笑- 有個說法是,蒙娜麗莎原型在作為模特兒被畫時已經懷孕,因為畫中女人腫脹的手臂和微胖的臉頰,都表明她是個孕婦,她雙手交替放在腹部,正是要掩飾懷孕的事實云云。

達文西的《蒙羅麗莎》,是巴黎盧浮宮美術館的「鎮館之寶」。

里安納度.達文西的《蒙娜麗莎》,成為了巴黎盧浮宮美術館的「鎮館之寶」。Mona Liza 是俗稱,正確名稱是La Gioconda,在意大利語, "Gioconda"解作「快樂」。畫中的快樂女郎是誰?有人說她是翡冷翠一個銀行家的妻子,叫作「蒙娜麗莎」,有人說她是伯爵夫人,更有人懷疑她就是里安納度.達文西的化身。

這是一幅半身畫像,蒙娜麗莎看來是坐著的,因為她的左臂擱在椅子的手柄上。她的右手搭著左手,而當年十六世紀歐洲的淑女儀態,正是這個模樣。

畫中人被刮去了眉毛,是當時社會流行廣額的風尚。其背景看到風景,大概她是坐在有遮蓋的露台上。但此畫最多人談論的,是蒙娜麗莎的微笑。本來任何人呆坐著,以同一姿勢動也不動被人描畫,一個小時後身心都感疲勞,怎會這樣微笑?所以一般推論,畫家多半是先畫了草圖再加工,並且僱用了音樂師逗畫中人開心。

蒙娜麗莎的微笑是配合著其眼神的凝望,以顯示是發自內心的喜悅。畫家有意繪出畫中人的生動自然、純樸甜美的微笑,相信是要衝破十四世紀人像畫的生硬呆板和抑壓內在感情的風格。畫家要體現的,是通過幸福善良和純潔的女性面容,宣揚以人為主、重視人的思想和感情的人文主義精神。

據說,名畫經過現代X光儀器的透視,發現了只有專家才能鑑定的指紋,且原來就是畫家本人的指紋,他顯然用過大拇指輕擦畫的輪廓,由暗到光,繪畫的術語稱為「明暗對照法」(chiaroscuro),產生了一種霧濛濛的感覺。這種畫技又可叫作sfumato,是意大利語,意思是煙霧效果。

可見所謂「蒙娜麗莎的微笑」,秘訣是那種迷幻的煙霧,使微笑帶有神秘感。但其後的達達畫派在畫像上加一抹鬍子,反諷人文主義的失落。


《蒙娜麗莎的微笑》之耐人尋味;在乎她的形態及表情;蘊藏著天使、魔鬼、人的三種不同神韻。

《蒙娜麗莎》之手勢,有著聖母瑪利亞雙手之穩重溫柔,她的陰沉表情卻深藏著難以言喻的純淨,這種神聖感覺的接觸,是須要凝神安靜地注視,才有這份感動。

畫像的頭髮垂直而乾硬,跟深棕色的衣裙結合成一道陰冷的神采,如果換轉賞畫的角度,由平靜轉向迫切,這時的《蒙娜麗莎》會變得魔鬼般陰冷。

達芬奇傾注了他的心力,繪寫了一幅吊詭的傳世傑作,微笑的蒙娜麗莎,她在笑世人?她笑自己?她笑一切的有情、無情?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