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12/ 元朗‧滿清一條街/ 南生圍



由清代源用至今的民居, 古色古香, 極具歷史價值


從元朗西鐵站出發,按照指示牌向元朗舊墟走,便會來到舊墟的正門口,此處正是昔日元朗舊墟大橋的舊址。這裡從前有一條水道,作水利貨運之用,所以舊墟在昔日輝煌之時,擁有超過百多間山寨廠和手袋廠等。

站01*元朗舊墟(滿清一條街)
古時的「墟」或「集」乃鄉民進行買賣的中心,村民一般都會在此把農作物拿到墟集買賣。據嘉慶廿四年重修的《新安縣志》載元朗有名「大橋墩墟」,亦稱「圓朗墟」,惟於遷界後荒廢沒落。

康熙8年(1669年)清朝取消遷界令,同年錦田進士鄧文蔚獲封地設墟。鄧氏遂將原來位於元朗河口西岸的大橋墩墟,遷到西邊圍與南邊圍之間的地方,今稱元朗舊墟。存於大王廟內刻於咸豐六年(1856年)的「重修天后古廟碑」中亦清楚紀錄:「清康熙八年(1669年)大橋墩市場改遷元朗(即元朗舊墟)」,元朗舊墟之擁有者(稱爲「墟主」)是錦田泰康村鄧氏家族鄧文蔚一房的「光裕堂」。

舊墟是錦田、屏山一帶的農產品集散地,墟埸內有長盛街、利益街和酒街三條主要街道,和東門及南門兩個出入口,設有各行各業的舖戶,共有店舖102間。每月逢3、6、9日:即農曆初三、初六、初九、十三、十六、十九、廿三、廿六、廿九日,便是墟期,設有公秤,收益歸「光裕堂」。

20世紀初期,隨著元朗日漸發展,而元朗涌(舊稱「水門頭」)河床淤塞,內陸水運貨物需在青山碼頭卸貨,再轉陸路運到舊墟。所以自1915年新墟建成後,舊墟也慢慢衰落。今日舊墟的長盛街仍保存不少古建築物,為稱為「滿清一條街」。


二帝廟
裝飾在中國傳統建築中佔有重要地位,不論貧富,大屋或小屋,都會在建築物上加添裝飾,透過壁畫、木雕、石雕、磚雕等不同素材,寄託自己的願望。裝飾的圖案以花、鳥、瓜果、物件(香爐、扇、書本)、人物、神仙為主,以諧音或象意表達願望,如月季花因一年四季開花,寓意長生長壽,蝙蝠用其蝠的諧音代表「福」氣。明代的裝飾比較簡樸,到了清代就愈來愈繁瑣,清末的圖案更為複雜仔細。在大王古廟的後方有一歷史更悠久的廟宇——玄關二帝廟,建成年份已不可考究,但在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曾作修葺。廟宇可見木雕、磚雕及壁畫裝飾。廟內亦有不少有價值的文物,如刻有「康熙甲午年」(1714年)的銅鐘及製造於康熙二十四年的香鼎。
(摘自- 明報OL網 http://ol.mingpao.com/cfm/Archive1.cfm?File=20081205/prd01b/wta2.txt)


晉源押
香港第一間大押就位於長盛街,建築物主要以青磚和麻石建造「趟櫳」式大門,屋簷鑲有華麗的雕花瓷器、木雕以及灰塑等建築裝飾,甚至招牌都用少見的冰裂紋作為裝飾。
(摘自- 香港築跡 http://programme.tvb.com/lifestyle/hkartchitecture/i_info/107444/1/682)

清代建築以青磚為主要建築材料,用順丁砌法一層一層鋪上(圖)。滿清一條街中的當舖晉源押,有200多年歷史,是香港最早期的當舖之一,從其建築用料,可見清代富戶與平民建築的分別。晉源押屬有錢人的建築,用的青磚打磨平滑,砌起來較工整,磚與磚之間的裂縫幼細,稱為磨磚對縫,地基則用麻石而非青磚,堅固又防水。而一般平民建築,下層只用青磚,會因下雨潮濕等問題滲水,導致雜草青苔叢生。
(摘自- 明報OL網 http://ol.mingpao.com/cfm/Archive1.cfm?File=20081205/prd01b/wta2.txt)


當舖的分類
當舖按照資本數額的多寡、經營範圍的大小、規定當期的長短和獲取利息的高低等方面,可分爲大當、大按、大押、小押。

大當- 此類資金爲最雄厚、規模爲最龐大。其斷期最長(三年),但利息就最少,爲每兩銀每月收三分,每逢冬季(十至十二月)則減一個月息。就是因爲其當期長、利息低,一些富戶會把一些貴重的皮草、首飾、古董等物品拿到大當中去。其實他們並不是真的爲了當物取錢,而是把當舖當作保險庫,這叫寄當。因爲當舖一般也會將抵押物妥爲保存,他們所付的利息,只是當作保險費罷了。另外,亦由於大當的利率較低,當期也長,故有的人認爲自己不能在短期內償還,就往往光顧大當。不過大當已被淘汰多時了。

大按- 此類財力不及大當,規模亦較小。按期是兩年,月息爲每兩銀三分。在大當消失後,富戶便將貴重物品寄存於大按內。

大押- 一年期滿,月息也是三分。(K金每兩一錢,足金每兩三分。)資金、規模較大按次之。

小押- 此類無論財力、押期均屬最弱、最短,然利率最高。押期爲四個月(其中押期三個月,候續期一個月),利息每月一錢。而小押亦被稱爲「雷公轟」,因爲人們認爲當舖的小押,乘人之危,期短而利息高,爲「九出十三歸」,該遭老天爺誅滅云云。
(摘自- http://www.macaudata.com/macauweb/book092/html/00401.htm)


典當招牌
典當招牌是當舖用以標明經營內容、規模和招徠顧客的特殊標誌,也是一種別有意義的裝飾,其是否醒目,有否好的寓意,一向都爲當商所看重。

當舖招牌,爲一蝙蝠形狀聯著一個圓圈。這個設計,不外乎是討個意頭罷了。蝙蝠又稱蝠鼠,象徵「福」;圓圈則爲錢幣,喻意「利」。總之,是取其於人於已均有福有利之意。


大王古廟
位於晉源押旁,曾於道光十七年(1837年)大修,現在廟內供奉洪聖和楊侯兩位神祇。香港的廟宇格式大致相同,中間部分有天井,可是大多數廟宇在後期加上屋頂,增加室內空間,方便善信參拜。大王古廟採用兩進兩廊三間的設計,是少有保留天井的廟宇。據住在元朗舊墟50多年的玄關二帝廟負責人黃先生稱﹕「以前這裏是調停村民爭議的地方,保留天井寓意要對得住天地良心。」天井上的夔龍博古架裝飾、門口掛着的道光時期(1821至1850)牌匾,都是值得細味的地方。


舊墟現存民居,部分保留昔日的建築特色,除了以青磚建成,門口還是三道門的設計,第一重是腳門,第二重是趟櫳,作用相等於現時的鐵閘,第三重就是木門。有居民為方便起見,拆了第一重腳門,閒時打開木門和「鐵閘」,坐在門邊小櫈上看報紙。
(摘自- 明報OL網 http://ol.mingpao.com/cfm/Archive1.cfm?File=20081205/prd01b/wta2.txt)


古色舊鋪- 永興士多(左); 李炎記花店(中/右)


全街保留更具價值
滿清一條街的當舖民居歷史悠久,應值得好好保育,可惜它們不是法定古蹟,假如業主要清拆,也只能眼白白看着如此具價值的歷史古蹟被毁。何培斌說﹕「從建築學上看,這些建築很有特色,政府應構思將整個墟市保留下來的方法,避免業主話拆就拆。」現時,香港只有被納入為「法定古蹟」的文物才獲得較完善的法例保護,做法只有點沒有面,鄰近的日本,對古蹟的保護便更全面,中大建築文化遺產研究中心項目經理羅嘉裕表示﹕「日本的《古都保存法》,將具歷史價值的街道、鄉村、舊城,納入保護條例,如京都,政府出錢維修,但大前提是業主不能清拆物業。如果能夠保存整條街的歷史文物,便能看到當中的地貌和特色之處,意義與價值也大得多。」
(摘自- 明報OL網 http://ol.mingpao.com/cfm/Archive1.cfm?File=20081205/prd01b/wta2.txt)


從元朗西鐵站E出口對面馬路巴士站, 可乘76K至紅毛橋站下車, 轉右即見南生圍路牌, 再往左邊小路行, 到了南生圍路


站02*南生圍
位於新界的西北部, 元朗東面的南生圍, 與元朗舊墟一河之隔, 是香港少數留有大片田野和濕地的生態環境。南生圍有很多基圍, 漁塘及農地, 而村民大多在塘邊架起小木屋居住。

南生圍被錦田河及山貝河包圍。兩河之間的交匯處有一小島, 猶如一個雀鳥天堂。因為水退時, 小島泥灘旁有很多候鳥會在該處停留,尤其是黑面琵鷺。除鳥類外, 南生圍內亦有不同種類的植物及生物, 如赤桉樹、蘆葦、紅頭潛鴨、青頭潛鴨及招潮蟹等等。

南生圍的美景不僅吸引雀鳥, 近年不少市民, 特別是攝影愛好者, 皆會趁假日到來觀鳥拍照。一大片的山林美景、蜿蜒河流及長木橋等等亦成為拍攝婚紗照的理想背景。
(摘自- http://zh.wikipedia.org/zh-hk/%E5%8D%97%E7%94%9F%E5%9C%8D / http://www.hk-place.com/view.php?id=134)

有關南生圍濕地生態的資料, 可瀏覽香港濕地公園網頁http://www.wetlandpark.com/tc/tour/nsw.asp


源途景致

小灣鱷貝貝
小灣鱷「貝貝」在2003年11月2日在香港新界西北的山貝河被人發現,沒有人知道小灣鱷來自哪裡,有人估計牠是離家出走的非法進口寵物,也有人認為牠是因為體形日漸長大而被主人拋棄。這條頑皮的小灣鱷避過澳洲及中國內地的獵鱷高手,經過七個多月的捉迷藏遊戲,最後掉進漁農自然謢理署製作的陷阱之中。

小灣鱷的發現,曾引起市民關心濕地生物的保護。經一項全港市民的命名比賽,從1,600個提名中,選出了「貝貝」,有『寶貝』的意思,評審團認為「貝貝」這名字有趣、活潑而易記,適合在山貝河發現的鱷魚小姐。

小灣鱷貝貝於2006年8月15日遷入香港濕地公園的「貝貝之家」,首先安置在內室接受觀察,現在貝貝可以在戶外水池暢泳,並與參觀濕地公園的市民見面。其新居的戶外活動範圍達七十二平方米,設有園景秀麗的水池,並有紅外線暖爐、電熱板和電子磅。
(摘自- 香港濕地公園 http://www.wetlandpark.com/tc/exhibition/live.asp)


夾道紅樹
從南生圍路口起行,一條沿著錦田河伸向天際的堤路,首先會看到一片片生長在河道兩旁葉形如聖誕花葉、但葉緣卻滿是尖刺的老鼠簕。它們滿布鹽粒的葉面,顯示著這種類紅樹品種為了適應鹹淡水的生存環境而衍生的排鹽特性。而於每年的三四月份,只要細心觀察,更可看見一種真紅樹品種 - 秋茄樹,為了適應河口潮浪循環不息的惡劣生長環境所衍生的一種獨特的胎生繁殖方式,就是樹上掛著的一條條尖尖長長的綠色胚軸。這些胚軸其實是秋茄樹一些已發育的種子,當它們離開母樹之後,便可筆直地插進河床的軟泥裡生長,而且由於早已從母樹身上吸取充足的營養,因此可以很快長出幼根,逐步牢牢地抓穩鬆軟的濕泥,拓展另一片生趣盎然的天地。
(摘自- 香港濕地公園 http://www.wetlandpark.com/tc/tour/nsw.asp)


河邊生境
身旁一些紅樹叢比較疏落的河岸,於潮退的時候,亦是另一片豐盛多姿的生態環境。在那些露出的河床上,可以看見很多身體泥沼色、有著淺藍色斑點、能在泥面飛快彈跳的大彈塗魚。亦可看到那些常佇立河邊靜候魚蟹出現、體色雪白皎潔的白鷺,因遊人的到訪而在無際的漁塘上拍翼遠飛的畫面。
(摘自- 香港濕地公園 http://www.wetlandpark.com/tc/tour/nsw.asp)


針尾鴨/ 斑嘴鴨水鴨?(左/中); 黑臉琵鷺?(右)
沿途設有"南生圍常見雀鳥"簡介, 設有圖畫與名稱


沿途經過敬輝農場, 可稍作休息, 享受一碗薑汁豆腐花(有冷有熱)

敬輝農場網頁- http://www.yl.hk/kff/index.htm
設有燒烤爐出租、元朗特產烏頭、時令有機瓜果等


源途景致


黃昏將至, 百鳥歸巢


雀鳥於電纜上註足休息

小鳥停在高壓電纜上為甚麼不會被電死?
要解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了解電流(electric current)是怎樣流動的。電的流動跟水的流動都是一樣,水會從高處向下流,而電則會由高電壓的地方流向低電壓的地方。由我們站立在地面,即是接地(earthed),所屬的電壓為零;而高壓電纜的電壓約為數萬伏特(voltage)。因此若我們行近高壓電纜時,由於我們與電纜的電壓差很大,電流便會從電纜流向我們身體,引致電擊(electric shock)。

雀鳥之所以能停在高壓電纜上而不會被電死是由於雀鳥只是停在半空中的電纜,身體並沒有接地(即與地面接觸),故雀鳥本身與電纜的電壓差並不大。而且在一條長電纜上,兩端的總電壓雖然很高,但其中任一小段所佔的電壓卻甚低,也就是雀鳥兩爪之間所遭受的電壓甚低。

當雀鳥停在電纜上時,鳥與電纜是以並聯(parallel)方式接駁。在並聯電路中,各分支的電流不一定相等,電阻較低的分支有較大的電流。而鳥體的電阻值(resistance, R)較電纜的為大。按歐姆定律(Ohm’s law),V=IR,可推知流過鳥體的電流就小至雀鳥也感覺不到。
(摘自- Yahoo知識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7009033101099)


沿著行人路、河邊一直走, 走了差不多一個半小時, 旁邊有一大片草地

到達草地前有不少拍攝、觀鳥愛好者(左)似乎這是觀鳥最佳位置; 閒日的大草地也有遙控飛機、直昇機愛好者(中); 不少新人到此拍攝婚紗照(右)


大草地後方是蔭林大道


一直向前走, 行人路、大草地的盡頭(左)會來到一條小徑(右); 小徑左邊是河塘


沿途水塘有一小橋, 水天一色, 景色極之優美


來到旅程尾聲, 路旁有不少塘邊架起的小木屋, 盡頭是一條小木橋(左), 必需乘搭橫水渡(右)方可到達大路乘搭小巴回元朗市中心


橫水渡上拍攝的光景

橫水渡
南生圍另一個極具特色的東西就是橫水渡,南生圍和元朗的山貝村中間隔著錦田河,居民一向使用橫水渡橫越錦田河出入。自從大澳橫水渡消失,南生圍橫水渡可能是香港唯一一個以人手操作的橫水渡呢。
(摘自- http://www.hk-place.com/view.php?id=134)

橫一次水渡為$5, 漁村風情非常; 本以為橫水渡是自僱行業, 相問"船長"伯伯之下得知, 原來亦是打工仔, 並有其他員工輪流替工, 每朝五時開工。



所需時間
滿清一條街逗留了約45分鐘; 慢步行走南生圍約2個小時多, 亦可於元朗西鐵站租用單車, 會較為輕鬆。


後記
於南生圍的後半小時, 接近黃昏時份的景色更讓人賞心悅目, 加上秋意綿綿, 可謂心曠神怡。

據知南生圍將被發展為建低密度住宅及高爾夫球場, 雖然審核日子未公佈, 但風光如畫的自然生態, 很可能只可留於相片中懷緬。有關發展項目及內容, 可瀏覽以下網頁及部份抽取的文章:

香港地方
http://www.hk-place.com/view.php?id=134

香港獨立媒體- 南生圍濕地最終保衛戰
隨著鄉郊環境破壞日益受社會關注,二零零五年政府構想了一套「公私營合作」發展模式,用以配對地產商利益(私)與及保育團體(公),豐樂圍魚塘帶就是在二零零八年城規會批准以九一比例的保育發展模式,即長實拿出千萬與九成魚塘給WWF保育,將九成土地中本來可以建築面積轉移至留下的一成土地上,興建九座長高及密度相當高的住宅,共同開創出一個「雙贏局面」。

現時,南生圍正在步這種模式的後塵,有傳私下已找了環團分二分一給它作保育,同時附近已遭各大地產商瓜分的和生圍、大生圍,都在近年試圖過關。如果南生圍再次淪陷,未來米埔以北禁區內的馬草壟、落馬州、新田及蠔殼圍一大片魚塘濕地,也將會同一命運。在最新規劃署有關禁區開放的報告中,政府已經將其中禁區內的蠔殼圍劃作「自然保育及綜合發展用途」,未來將會這種模式亦會在區內的濕地複製。
(摘自- 香港獨立媒體 http://www.inmediahk.net/%E5%8D%97%E7%94%9F%E5%9C%8D%E6%BF%95%E5%9C%B0%E6%9C%80%E7%B5%82%E4%BF%9D%E8%A1%9B%E6%88%B0-0)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