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不見的精采
在這個年頭,我們鮮有活在全然黑暗的環境中。
來參與一個75分鐘的「黑暗中對話」體驗館旅程,在五個不同場景裡感受聲音、味道、溫度和質感,以前所未有的角度遊覽香港吧!
你準備好進入黑暗嗎?
(摘自- 官方網頁)
體驗館
我們的體驗館旅程為你創造獨一無二的經歷。視覺可說是我們每天生活上不可或缺的感官,我們很難想像生活在黑暗中會是怎樣的滋味。這體驗館正好讓你發掘眼看不見的精采香港!
在「黑暗中對話」體驗館裡,雙眼可稍作休息,在黑暗裡好好享受。我們為你在黑暗中特設了公園、渡輪、市場、戲院和咖啡室等五個場景,每處均能讓你感受其獨特的質感、聲音、氣味和味道。你可以在黑暗裡善用其他感官去好好過生活。
經專業培訓的視障導賞員會帶領你走過黑暗旅程的每一步。在一片漆黑中,我們的身份對調了—視障導賞員會像看得見一般對環境瞭如指掌,我們這些平日看得見的,反倒要靠著他們來探索了。黑暗的世界也可以很美,就讓視障導賞員們引導我們好好欣賞吧!
「黑暗中對話」體驗旅程不只是刺激有趣,還可讓你反思生活,並改變對視障人士的看法。
(摘自- 官方網頁)
使命
我們致力促進社會的平等、多元及可持續發展。我們的使命包括:
1.促進傷健共融和溝通
2.為視障人士提供具尊嚴的工作
3.提高公眾對殘疾人士的認識和包容,縮窄殘疾社群和主流社會之間的鴻溝
「黑暗中對話」是一個起源自德國的社會企業,至今已擴展至全球超過26個國家及150個城市。
「黑暗中對話」是個獨特而具啟發性的體驗。我們有三種適合不同人士的活動:適合公眾參加的體驗館、適合行政人員而設的工作坊和為學生而設的教育活動。
我們相信黑暗環境能為人帶來正面的衝擊。我們創造獨特而創新的黑暗環境,讓公眾與視障人士能相遇相知,彼此了解。這些富創意的黑暗活動不僅是一種娛樂,更是能使參加者透過輕鬆愉快的體驗有所領悟的經歷。
在香港,黑暗中對話 致力為社會帶來改變之餘,達致可持續發展。
(摘自- 官方網頁)
歷史
海勒奇博士(Dr. Andreas Heincke)是黑暗中對話的創辦人。海勒奇博士是一位德國及猶太混血兒, 其母親的家族是二次大戰時猶太族被屠殺的受害者,但其父親的家族卻是納粹的支持者。在他十三歲時,他的猶太裔親戚在戰爭中被殺,他得悉後便在自己的玩具坦克和玩具車上塗上代表和平的紅十字以表達對和平的渴求。這經歷使他明白到人與人之間忍讓、對話和交流的重要性。
多年後,海勒奇博士到了一間電台工作。他受命為一位因意外導致失明的同事準備一個復康計劃。他在尋找有用的資料時,發現無論在字典或是百科全書,他也遍尋不果。另一方面,他那失明的同事雖然眼不能見,但他的各種能力卻與健視人士無異,其聆聽、統籌能力甚至比不少健視者更強。他於是轉到法蘭克福盲人協會工作,希望能為促進社會對視障人士的理解出一分力。在這段時期,他對人道有更深的體會。他對社會上對視障人士的偏見感到失望,但亦明白到這情況並非無可挽救。事實上這情況的出現,只是源於大眾對視障人士欠缺交流和了解。
海勒奇博士想起哲學家 Martin Buber 的話:「相知隨相遇。」 於是他透過黑暗創造視障與健視人士相遇相知的機會,使大眾放下對視障人士的有色眼鏡。
1988年,黑暗中對話 的第一個體驗館在德國漢堡開幕。1996年,黑暗中對話受邀走出德國,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和大型會場開設臨時體驗館。久而久之,其他國家和城市也陸續建立長駐的體驗館,包括德國法蘭克福、慕尼克、意大利米蘭、美國亞特蘭大、墨西哥瓜達拉哈拉和以色列的霍隆等。
(摘自- 官方網頁)
影響
在「黑暗中對話」裡,我們不單以金錢作為計算價值的準則,而是把透過不同黑暗中活動所帶來的社會利益都放到計算之中:不論那是為視障人士創造就業機會,還是讓參與活動的人士有所領悟,都與所得到的收入同樣重要。
自1988年以來,全球已有超過六百萬人參觀過黑暗中對話體驗館:
· 100% 的體驗館訪客過了五年仍清晰記得黑暗中對話 的經歷,當中25%甚至能在五年後道出當時帶領他們體驗的導賞員的名字· 90% 的訪客加深了對視障人士需求的認識
· 52% 的訪客已把 黑暗中對話 推薦給親友
· 34% 的訪客渴望再次參與 黑暗中對話活動
對殘疾人士的影響
香港的殘疾人士大都長期失業。自1988年起,全球逾6000名視障人士透過 黑暗中對話 賺取生計及獲得社會對他們的認同。黑暗中對話 的工作讓他們提升自信和工作能力,向社會證明他們不是懦弱的乞丐,而是有能力貢獻社會的一分子。不少身為僱主的體驗館訪客透過 黑暗中對話 認識殘疾人士出色的工作能力,因而聘用殘疾人士作為其員工。
(摘自- 官方網頁)
官方網頁- http://www.dialogue-in-the-dark.hk/html/cn/index.html
地址- 九龍美孚景荔徑8號盈暉臺商場2樓215號(荔園舊址)
後記
日常生活中, 最接近黑暗的環境, 或許只是晚上關了燈, 於熟悉的家中進出廚房、洗手間的短短數分鐘, 仍可依靠屋外街燈, 與及其他微弱的光線幫助. 而剛於2010年2月建成的黑暗中對話體驗館, 正好給予一個模仿香港街道、景物的空間, 於75分鐘的完全漆黑過程裡, 可以略略感受視障人士生活的縮影。
從少怕黑驚鬼的我, 因有好友, 導賞員的陪同, 與及先前於有線節目概括了解下, 沒有驚惶失惜, 而且比相像中豐富了感受. 不竟, 體驗與想像有一定距離, 而親身經歷又令作別論了。
全程有導賞員Susan(本身是一位視障人士)的細心講解及協助下, 由她帶領我們走進她的世界. 只能用其他感官感受環境, 觸覺, 聽覺與臭覺也頓然敏銳起來. 臨近尾聲的時候, 可與導賞員傾談, 嘗試多了解視障人士的處境、生活狀況, 令一方面亦可作為關懷與支持的溝通。
人是有惰性的動物, 據一個心理學節目得知, 人是需要不時被提醒、刺激, 方會有所覺悟而珍惜所有. 正如人的臭覺一樣, 剛進入了廚房的數分鐘, 可臭到煮食的氣味, 但過了15-30分鐘(忘記了正確的時間), 就會適應了同一種氣味, 而不再臭到. 而此體驗館正好提供一個機會, 提醒自己應時常保有同理心, 無論於多壞或多安好的情況下, 也不會忘記自身的所有已比其他人幸運得多, 一切並非合理必然。
曾於此後記寫了約六千字, 有關人與人之間的偏見及誤解的感想, 相信有心機細閱的只有三人, 鑑於友人認為評論較為激動, 亦自覺過份主觀, 現將中心思想縮減為- "將心比已", 希望大家也可常以對掉的身份立場思考, 人與人之間就能夠互相體諒、融合相處, 共勉之。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