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1/ 靚仔


做靚仔- 要做一碗軟硬度適中, 香噴噴的白飯好簡單: 洗米, 落水, 按飯煲制。(洗你講咩) 最緊要係水量! 2人份量為一米杯份量, 但水份應略多過飯煲指示1(如圖)

靚仔- 因從前不是落單而是叫單,所以所有食物及數字都有它的專有名稱。叫靚仔的原因不外乎是白飯它本身只有白色,不參雜任何色素,有如男性青靚白淨,於是乎便叫靚仔;其二是順口及早期香港比較含蓄,若叫靚女,會給戶客一個不好的聽感。
白飯加豉油叫靚仔加色,白飯加薑蔥叫靚仔加棘;另數字是:一至四不改,五叫拿住或半,六不改,七叫禮拜。若是五元五角,叫數為拿住半,若是五元,一叫拿住,二叫十蚊兩份洗。 (摘自-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7007022202897)

軟飯- 意思是指男人不工作而由女人包養、供食宿等,總之一切的生活開支均由女方負責。其實,男人由女人包養在任何時代都會被視為不應該的行為,因為自古的觀念是由男人工作以養活妻兒,所以當女人養活男人時就會被視為男人不事生產。
夫吃軟飯者,本來就是個很男權的觀點。女子寄養於男家,自古以來是天經地義。可是一旦男子歸養女家,就成了吃軟飯。這是民間的歧視。官方的歧視是漢武帝發佈的:召集天下商人、贅婿——即入贅妻家吃軟飯者——及雜役當兵遠征大宛國取汗血寶馬。 (摘自-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7006041101036)

拖鞋飯- 據說有段古. 話說在五六十年代, 灣仔很多舞廳. 而那些舞小姐們多集中居住在銅鑼灣百得新街一帶. 每天都睡到中午, 才到大丸對面的一間酒樓午飯. 而那些舞女的男朋友們, 更是不用梳洗, 只穿著睡衣, 踢住拖鞋, 滴滴嗒嗒地陪女友們吃飯, 因為吃完飯, 小姐們番工, 那些男人又回家去倒頭大睡了.由於那間茶樓每天都聚集了不少這類人, 其它茶客為之側目, 故而稱之為吃拖鞋飯的人。另一說法則是男人不需穿鞋上班,在家裡穿拖鞋靠女人養。 (摘自-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7006060403469)

白飯- 如說稻米有稻米文明的話,中國人最常打招呼的是「你吃飯了嗎?」,可能就是稻米文明的最佳代表話。自古便有開門七件事之說:「柴、米、油、鹽、醬、醋、茶」,足見中國人視米為主食之重視程度。而唐朝詩人李紳所寫的憫農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今日也成為朗朗上口的唐詩之一。 (摘自-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7007011704900&others=1)

- 中國自古就是農業國家,而稻在3000多年前,就是中國人的主要糧食,時代約在商朝,當時稻這個字,只有類似「臼」字的字形,後來周朝種稻較為普及了,就加上瞭如稻穗挺立般的「禾」字。在金文當中,臼的上面加上了「爪」,形如迎風打稻,用手舂米。
至於「米」字在甲骨文中,原先只有六直點,上下三點,代表著米粒。後來將中間的點連起來,用以表示放米的架子隔板,就成了「米」字。而東漢許慎在其著作一本關於漢字的解說書《說文解字》中說到「米,穬粟實也。像禾實之形。」,後在漢字中也有將「粟米」稱為「小米」,「稻米」為「大米」。透過文字可以看出中國種稻的歷史相當悠久是無容至疑的,但有不少學者依然希望找出最早的水稻或旱稻品種,亞洲有很多考古地點曾陸續發現了一些早期的稻穀。如1995年在中國湖南道縣玉蟾岩遺址裡,發現了四粒黃色的稻穀,測定年代為公元前一萬年前,據知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稻穀。此外在長江下游河姆渡也曾出土有約7000年前的稻種殘留物;廣東英德出土的約一萬年前的人工栽培的水稻矽質體。中國的古稻有些甚至被科學家拿來重新種植,並加入雜交稻的品種當中。 (摘自-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7006112402916)

1 則留言:

  1. 最近看了一份報道,說用熱水煲飯可以keep 住的營養,用凍水的營養會隨著水蒸氣而流失,相返用熱水可以令米內的營養遇熱凝固,令營養留在飯內營養。

    同埋生米煮成熟後,最好用木桶保溫,同樣道理。

    回覆刪除